妈妈深夜写给叛逆孩子的一封信,感动了无数人!
宝贝你懒,你不努力,你任性还爱顶嘴,你对妈妈没有好脸色,你嫌妈妈烦,但妈妈却十几年如一日地爱着你,惯着你并不是妈妈欠你的,只是因为妈妈深深爱着你。
妈妈为什么要逼你读书呢?妈妈是希望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在累的时候可以随时打车回家,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在外面旅游的时候可以住自己喜欢的酒店,更是为了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而不是被迫谋生。
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
提到两三岁的宝宝,大家几乎都会联想到“反抗”和“不听话”等字眼。这是孩子出生以来爸妈首次遭遇亲子关系的“危机”,对于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示头疼不已!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几乎会反抗外来的一切,不管什么情况,都只会嚷着“不要、不要、我不要”。就算是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一提,立马撅起嘴巴喊:“不要!”。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毫无办法。
朋友家宝宝两岁半,正在经历传说中的叛逆期。朋友感叹说这孩子简直太难搞了!你让他干什么偏不干,不让他干的事情样样都要干,每天都要闯出许多“祸端”。
然而他最担心的是孩子逆反心太强,却没有安全意识,真怕哪天稍不留意,会发生危险。问我要怎么管教,能让孩子听话一些?
★2-3岁的宝宝,处于反抗情绪高峰期
宝宝的反抗情绪一般从两岁半左右开始,持续时间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这时候他们自我意识刚觉醒,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却跟大人的要求不相符,不被认可,因此常常与大人发生“冲突”。
宝宝两岁多的时候,不仅仅是自我意识的成长,他们的行为也会变得平和许多。相比以前,他们懂事了不少,可以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肌肉发育和身体协调性也较以前好很多,拿东西不再轻易掉地上。
宝宝2-3岁的年龄,其实也是家长树立权威的最佳时期,所以说这个时期不能太“放任”孩子。如果说这个时候你就“搞不定”了,那么将来很可能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别以为孩子长着长着就会自动懂事变乖巧,毫无底线的纵容,只会让熊孩子更失去控制而已。那么这个时期的孩子该如何管教?
★家长守住6点原则,管教孩子更有效
我们常常感叹,听话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但好宝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家长需得付出努力才行。当遭遇宝宝的叛逆期,家长也不必头疼,只要守住以下6点原则,你家熊孩子也能变成乖宝宝。
必须要做的事情,要强制执行
比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刷牙洗脸洗澡,出门要坐安全座椅,吃饭不能浪费食物,按时休息等,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事。如果孩子不愿意,各种借口和说辞,家长可别迁就孩子,多费口舌也无益,直接强制要求执行。
刚开始可能宝宝会有反抗,偶尔可能还需要动用“武力”,但挣扎过后依然还是要执行。试过几次以后,孩子自然明白抗议无效,最终会慢慢适应并遵守这些规矩。
对于可能危害宝宝安全的东西,要坚决制止
两三岁的宝宝,容易对插座、电线、刀具、尖锐的东西产生兴趣。当发现宝宝在玩一件可能危及安全的东西,家长应该立刻阻止,就算宝宝再哭闹,也绝不能妥协,底线明确而且坚定。
比如有些家长可能会把电关掉,让宝宝继续玩。但是你不了,下次宝宝玩的时候你能随时留意到。而且有时能玩,有时不能玩,这也会让宝宝无所适从,并对你的权威产生抗逆性。
无危险性的事,可以试着让宝宝做,并要承担后果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有次给宝宝买了个气球,本想给他绑在衣服上,他不愿意,哭闹着一定要牵在手里。结果拿不到1分钟,气球飞走了。最后任凭他怎么哭喊也无济于事,这就是他需要承担的后果。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家长大可不必阻止孩子的行为,只需事前提醒一下他,并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如果孩子已经承受了行为导致的后果,家长就不要再责备或嘲笑他,只告诉他下次要注意,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宝宝发生第一次错误的行为时,要告诉他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记得我家宝宝两岁多时,有一次在墙纸上乱画一通,气得我当场“发彪”。但看着宝宝那无辜无助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以前自己从来没告诉过他,不可以在墙上画,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当孩子乱丢玩具,告诉他要把玩具送回家;当孩子拍打你,告诉他要轻轻摸;当孩子抢玩具,告诉他要遵守轮流玩的规则;当孩子愤怒发脾气,告诉他要“好好说话”……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可能只因他不知道“对”的标准,没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宝宝明知故犯,理应有所惩戒
有些宝宝喜欢动不动就推人、咬人、摔东西、大发脾气等,像这样的行为家长早该教育过,但是如果屡教不改,那么就很有必要给孩子一些相应的惩戒,让他长长记性。
惩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取消某次零食,禁止看动画片,让他坐在“惩戒椅”上不能动,或让他去房间独自反省一段时间等。过后,再跟他讲道理,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如果孩子做到,再抱抱他,表示你依然爱他,只是不喜欢他的行为。
宝宝故意哗众取宠或激怒的行为,家长要淡化
有时候孩子会故意做一些出格的动作,比如故意敲打发出很大声响,吐口水,说脏话,搞怪等。你越是禁止,他就越是来劲,把人气得够呛!
其实宝宝的行为,原本就是要引起家长的注意,我们的反应越大,就会越强化他不良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当他又“犯毛病”时,别理他,直接忽视。他一个人演一会,自觉没趣,便会停止,并且很快就会忘了这个行为。
★写在最后
孩子叛逆离家出走1、冷静考虑:孩子离家出走,家长要冷静,心里有所准备,自己的孩子脾气性格,毕竟自己还是毕竟了解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孩子离家出走,家长要看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特点的孩子出走的时间,方式,地点,在外时间,对家长的期盼都是不一样的,10岁以下的孩子离家出走,分不同的情况,如果正在被家长责备体罚,心中不满,突然间就发飙了,离家出走,这种情况,家长大可放心,孩子不会走远,他一出门,就会看看你跟没跟着,你跟着,他以后就会变本加厉,你能看到他就行,他自己一会儿就会回来的
3、不要责骂:10岁一下孩子不会选择晚上离家出走,因为年龄较小,一般都比较怕黑,害怕,不会单独离家出走,孩子自己回来不要责骂,要告诉他家长很担心,外面不如家好吧,以后不要这样做,是不对的。
4、搁置一段时间再教育:
10岁至13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离家出走不会马上回来,一般会选择住在比较近的最要好的同学家,家长也不要急着让他回来,都在气头上,回来只会矛盾激化,住两三天后,孩子自己就忘了,主动回来后,家长先向孩子承认不对的地方,孩子听后会耐心听你讲道理的
5、15岁以上孩子:15岁以上的孩子离家出走是最让人担心的,年龄正处在最叛逆的阶段,孩子接触的人也比较广,比较杂了,孩子离家出走,家长要及时联系他的同学,朋友,如果同学朋友知晓,家长不要急着劝说,可以让孩子同学朋友劝,效果会比较好些,不是太不懂事的孩子都会在朋友劝说下气消后主动回家的。
6、最好报警:15岁以上孩子离家出走,家长联系不上,通过同学朋友亲戚也联系不上或不知道情况,家长要及时报警,孩子有可能和社会上不三不四人混在一起,或者出去一块儿离家出走,或者单独回见网友等。
7、消除出走因素:
离家出走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学习差,厌学,逃学;是受人欺负,是家长管制太严,离异因素等都是孩子出走常见的原因,家长一定要消除孩子心中的不满情绪,要真心的关爱孩子,孩子就不会离家出走了。
孩子叛逆期本身就不好管。他正叛逆期的时候不回家,你就不应该好好和他沟通。劝他不让他在外边瞎胡闹,避免在外面给你惹麻烦,还是要好好的和他说。孩子叛逆是正常的,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一味的高压政策并没好处,孩子判断力不如大人,不回家容易出事。
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其他都是假的,赶紧找回来好好开诚布公的谈一下。现在孩子的叛逆期。我们一定要管。离家出走一定要走不能任职。这样容易很容易学坏。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她帮助她。如果孩子和家长保持联系,并清楚孩子去向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找,给孩子一些空间。但也不要太过放纵孩子,比如夜不归宿、去一些娱乐场所等等。孩子叛逆还可以通过改变教育方式去影响孩子,但人身安全出了问题,可不是小事了,所以我认为需要视情况而定。
自己的娃叛逆就不要了吗?
孩子在成长的时候父母的关心挺重要但是不要一味的贯当然要找,这个事情还用怀疑吗?
叛逆期要和他好好沟通,这样才能将孩子引上正道,如果你不去找,要是孩子出现了意外情况怎么办?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