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要先理清哪些是自己的情绪
孩子哭闹发脾气时,父母本身也会有负面情绪;认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故意跟自己作对;感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很失败,因此很受挫;甚至觉得孩子的这种表现让自己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等等。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自身的情绪问题而指责批评孩子。所以理清自己的情绪,平复心情,才能冷静地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实际上,孩子很少故意做出不良行为,成年人对孩子行为本意的错误解读,一般反映的是成年人的想法,而不是孩子的想法。
(2)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第一步,先让孩子冷静下来。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角落,情绪激动的家庭成员可以独自去这里冷静。在孩子冷静期间,建议家长不要去安抚或指责孩子,此时的安抚或指责会助长孩子的叛逆行为。坚持住,直到孩子安静下来。
第二步,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可以跟孩子说“你刚才摔玩具、扔东西,是不是非常生气?”,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妈妈理解我,并且我生气是被允许的。当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理解时,他的情绪会平复很多。
第三步,当孩子情绪基本平复时,继续跟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哭闹是错误的表达方式或者他的需求是不合理的。比如,可以说:“妈妈理解你的感受,但是哭闹、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
第四步,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办法和替代活动。比如,告诉孩子:“生气的时候如果不知道怎么表达,可以大声喊出来‘我很生气、我不喜欢你们这样’,也可以跺跺脚,或者抱抱妈妈。乱发脾气肯定是不对的,你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比如画画、跳跃、击打枕头、跑步,等等),尽可能地去尊重孩子的想法。
(3)父母要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你是怎样表达情绪的,孩子就会学到怎样的表达方式。想一想你生气的时候有什么表现?摔门而去?大发雷霆?还是不迁怒于人,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对方“我现在非常生气,我可能需要一个人静一下”。时刻提醒自己“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情绪管理小达人。
(4)坚守原则,不让胡闹达到目的
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坚守原则并且坚持到底,不能因为有人在场,孩子哭闹得厉害就满足孩子了事。父母要用行动告诉孩子“发脾气、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
叛逆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家长反抗的资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与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不要把孩子叛逆当成一件坏事,叛逆是孩子在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孩子处在叛逆期的家长应该更多的去认可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给他们自由,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耐心一点,将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来看待,多和孩子平和的交流,和孩子达成有效的沟通,多关心关心孩子,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个关键时期,柯贞教育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柯贞教育孩子厌学,叛逆,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叛逆不听话该怎么办
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应当适当转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多指导他一些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但是孩子大了以后,我们若还是那样喋喋不休,孩子肯定会有反感。并且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应该“能独立”处理问题,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了,所以我们最好此时做一个好的听众,并从倾听中捕捉最好的战机。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应多关心孩子在关心什么问题,愿意讨论什么话题,随着孩子的成长,改变自己,学会倾听。要想比较好的与孩子沟通,应建立一个平等沟通的环境。所谓的平等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不能有“特权”。“孩子要听话”,这句话本身就存在不平等的因素。为什么必须要听家长的话呢?很多时候家长的话或对孩子的意愿中,包含了太多自己当年想实现但没实现的愿望,有很多自己的影子在里面,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孩子一表现出不同的意见,我们就给他带上逆反的“帽子”,就更将他推向自己的对立面,那他就会真的逆反了。就像一辆比较破旧的自行车,如果只有一把锁,可能会平安无事,如果你给装上三把锁,反而激发了小偷的斗志,“你不是锁多吗,我偏偏偷给你看看”,这样的车最容易丢。要想与孩子比较好的沟通,应该少说些大而空的话,尽可能给他可行的、易实现帮助。应该避免一些诸如妈妈爱你、你是最聪明的、好好学习就能提高成绩了、这样是为你好、……这些话有些时候起一点安慰作用,但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话就不好用了。比如孩子老是考最后几名,家长总是说你是最聪明的,妈妈相信你!孩子就会懒得理你。孩子是在找一个支持或帮助。如果是这样,孩子就很愿意交流,如果不是,孩子会慢慢拒绝交流。在这个阶段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最好是一直陪一下孩子,多和孩子进行运动打球,这样子能够加深大家都了解,有助于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做法。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