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的普及,使得信息搜索、图文传送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家长的监管引导不到位等等原因,部分青少年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无心学习,荒废学业,与家长冲突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更为严重的是,部分青少年网民成为网络诈骗、网络霸凌的受害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数字产品和网络,既是国家极为重视的社会问题,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关注的教育问题。
临床上经常会看到家长不同的反应,比如: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抑郁了,会特别紧张;有的家长说:孩子开心了我就开心了,好像孩子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有的家长告诉孩子某某的孩子抑郁后妈妈得了肺癌,增加了孩子的恐惧;有的家长给孩子讲大道理,反而把家长的焦虑传达给孩子;有的家长会认为是孩子为了逃避学习故意如此;甚至有家长看到孩子抑郁怪自己没带好孩子,自责,扇自己的脸,这样孩子更觉得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等等。
广东省不少中小学在校规中明确指出,学生不能携带手机、平板电脑进入课堂,管束未成年人对智能电子产品的使用,防止学生因沉迷游戏致视力减退、身体素质下降。
就这样孩子呆在家,父母亲自监督着,给她换一所本地职业高中,但她不愿意去上学,父母无可奈何,都要患上#焦虑症#,想着九月份怎样让孩子正常上学。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