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的外显问题虽然不同,如:沉迷手机,厌学或是不上学,孩子拒绝和父母交流沟通,或是亲子间情绪冲突频频发生,有些孩子在医院诊断为强迫症、焦虑症、双相或是抑郁症,有的孩子则在身体上出现躯体化……梳理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养育过程,发现存在两方面的共性: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认为,建立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有利于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以及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快家庭教育工作专业化、网络化建设,需要形成目标导向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建设家庭教育课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区校合作、多方协同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促进家校社共育。
在能力方面的准备,孩子上学之后,要开始识字写字了。为了应对这种不适应,可以在过渡期多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比如搭小积木、系鞋带、打绳结、挑绿豆等。
近日,新冠疫情再次卷土重来,广州中小学停止线下授课,改为网络课堂,这不得不涉及到通过电子产品方式上课。有不少同学表示对于上网课这件事感到反感和担忧,原因是自己习惯了线下教学的模式。面对这样的焦虑,疫情期间孩子们居家时间较长,户外活动减少,部分未成年人自控能力相对缺乏,也会增加沉迷网络的风险。疫情期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将是学校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难题,协会秘书处为大家提供以下建议,鼓励大家积极应对,把突发状况的不利影响减到最低程度,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