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听老师说了孩子上学迟到的问题时,没有因为“丢面子”而生气,回家后也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而是和孩子真诚交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
学校的氛围确实能影响到一个孩子,但是家长不必要在孩子面前无限地夸校的重要。既然学校不能确定,家长还不如静下心来,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情况。
其次,当我们知道了孩子不想上学的真实意图后,我们需要去接纳这些原因。但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接纳的是孩子“不想上学”的情绪,而不是孩子“不去上学”的行为!
李永强:每一个不省心的“熊孩子”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甩手家长”,而家庭教育的疏忽、监护责任的缺位,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根源。作为父母,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理由,背后存在怎样的苦衷,都不能成为不履行法定监护责任、放任未成年人走上歧途的抗辩理由。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