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问题孩子教育学校(哪里有素质教育学校)发布日期:2022-03-02 浏览次数:

河南商丘问题孩子教育学校,要想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从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着手,否则,家长、老师的劝学行为,永远只是“隔靴搔痒”,触及不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哪里有素质教育学校”的文章!

河南商丘问题孩子教育学校(哪里有素质教育学校)(图1)

河南商丘问题孩子教育学校

【摘要】

一、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家家的孩子都好几个,父母要起早贪黑赶着上工或上班,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的。所以孩子们就成群地在一起肆意玩耍。满山遍野地跑,池塘小河里泡,捉迷藏,玩游戏……不管是孩子打打闹闹,还是浑身“黑汗水流”,带点“小彩”,大人都是不会管的。到了入学年龄(有时还没到,就送去“关水”),也只是最多把孩子送到学校(有的还是哥哥或姐姐带去的),见了老师,然后基本就不管了,只要不饿不冻不病(那个时候的孩子大多挨过饿和冻的)就行。孩子就在孩子群中长大。而现在,很多家庭都只一个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时还有姥姥、姥爷等,一大帮人都围着孩子,供着吃、喝,陪着玩、乐,跟着上学、下学,可孩子呢,却好像没有以前的孩子听话,没有以前的孩子懂事,甚至还很忤逆、冷血。

以前的家长都不管,好像绝大多数孩子还明事晓理、孝顺亲和、勤奋上进;现在的家长都在管,可又像都不太会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伤心,社会指责。

于是,好像问题很清楚,这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教育重视不够,家长没有管好孩子,没有教育好孩子。家长,躺着中枪了!

二、家长的“家长”问题背后的原因

诚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育好孩子,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可问题是家长准备好当家长了吗?有教育意识吗?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吗?有时间来教育吗?

我敢说中国的%的年轻家长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准备好怎么当家长,也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因为没有人先天具足,任何技能都是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所以一味地指责甚至抨击家长显然只能引起家长的焦灼和社会的焦虑,当问题发生并存在了,最需要的是全社会要冷静下来,思考问题背后的成因和解决之道。

那么,造成这种局面和问题的根因是什么呢?

其一,在目前情况下,家长都不懂也很难当好“家长”。

①一部分年轻人自己都非常年轻,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做了家长。现在社会比较开放,都流行自由恋爱,所以婚恋很自由。小年轻到了一定的年龄都有萌动,况且现在的孩子发育早,接受的资讯也杂,所以恋爱也早(有的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可是越早的恋爱只是一种青春的懵懂,根本就不知恋爱本身是通过两人相处,了解对方的性格、人品和志趣,看是否与自己相合,是否适合走向婚姻,这一部分孩子由于家庭、社会环境和接触的资讯导致过于早熟,也早早地把心思用在恋爱和性上了,早早辍学,流入社会,不到二十岁就早早结婚了(等到法定年龄再补办婚证,因为肚子里的孩子等不及)。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农村、以及父母过于宠溺的家庭居多。那么,这些小年轻当了家长后,连自己都是孩子,没有见识,心智都不成熟,大多还靠着父母混日子(俗称啃老),天天只知道玩乐,以为把孩子养大就行,又怎么有意识和能力当好家长呢,更谈得上教育和责任呢?

②大部分人还是到了法定年龄恋爱、结婚、生子的。可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情况,很多年轻父母都是打工族,每天都很忙碌,有的还在异地(特别在农村,年轻人为了生计到大城市去打工,老人在家照看孩子),无暇照顾和教育孩子;就算是考上公务员的,也需要努力表现,还有自己的业余生活,也是老人帮忙照顾居多(而这些老人正是随着中国成长起来的老家长,是不需要管孩子的那一批,自然大多也没有教育意识和水平)。

其二,国家没有重视“家长”这个职业的培训。

②我们国家一向重视行政管理。国家习惯从上至下,对学校和老师进行管理,却缺乏全民教育、家长教育。我们是一个新兴大国,教育还很年轻,家长也都是“新家长”,所以在刚刚兴教的路上,国家需要一些规划和政策来对家长进行引导、要求和培训。家庭教育本是教育的根源,而我们的教育偏偏缺少这个根基。

其三,家庭没有传承“家长”这个职业的家风。

②现在都流行小家庭。小年轻一结婚,追求二人世界,大都与父母分开过,自由自在(因为生活方式、个人观念不太一样)。有了孩子也不只愿意让老的带,不愿意让老的教,年轻家长认为老一代的教育早过时了,自然就很难有家风传承了。

③现在正是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大趋势。可迁移的大都是年轻人,老辈的大都留在农村,当然以前的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之类也都留在日渐颓败的农村了。

其四,社会大环境侵蚀了“家长”角色。

①六零后、七零后的家长的父辈们正是随着国家一起成长的,也正是从以前的家族中剥离出来,自立门户的一代。这一代都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忙于出工和上班,孩子也多,基本没有时间管孩子。但那个时候,世风相对淳朴,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都自觉按社会规范在做人行事,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表率教育。做人做事的道理就还沿袭着,孩子们从小知道尊老爱幼、真诚待人、勤劳持家。在那个岁月,父辈们一直忙碌辛苦,起早贪黑,孩子们早早就参与其中(那时候,小孩稍大就要帮忙家务和农活的),看到并亲身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经历过饥荒才会发自内心对粮食产生敬畏),所以六零后、七零后从小就种下了勤俭、责任、坚强和努力的种子(从年恢复高考后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就是参军和读书考学两条路)。而这些都是生活和环境教会的,家长却没有太多的“家长”教育(有很多的农村孩子后来到社会还是交了很多学费,走了很多弯路的)。

②八零后、九零后的家长正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幸生下来的(我国计划生育七十年代推行“晚、稀、少”,到八十年代实行“一胎化”),绝大多数就是独生子女。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越来越发达、物质越来越丰厚,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家长们对孩子的观念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是一个孩子,就当宝贝疙瘩,从小宠溺、娇惯,尽量满足孩子的吃、穿、用,甚至教孩子自私、霸强,不愿意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也怕孩子在外吃亏。而等到发现孩子往弯处滋长时,再想管教,却已经很难了。

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发达,人们渐渐摒弃了正确的三观,而滋生了金钱至上、及时享乐、任性任为的观念,加之网络、游戏、色聊等的充斥,很多年轻家长本身就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哪里有责任、有耐心来做家长,来教育好孩子呢?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也是家长和孩子的土壤,置身其中,有多少人可以高人一筹?

三、我国古代的家长和国外的家长教育

在中国的古代,家长是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疏导的,坚决反对纵容和溺爱。《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玉不琢,不成器。”大凡名人清士都会著有《戒子通录》、《诫子书》、《家范》或《家训》,以诫后人。如宋代刘清之《戒子通录》曰:“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清代纪晓岚因长年居官在外,特修家书告知夫人教育子女要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太平经为父母不易诀》中言:“人从生至老,自致有子孙,为人父母,亦不容易。”为人父母者要养育好自己的子孙,平时的教育就要注重方法,使其各有所成。在古代,在教育子女方面要讲究“七不责”:一、对众不责,二、愧悔不责,三、暮夜不责,四、饮食不责,五、高兴不责,六、悲忧不责,七、疾病不责。而《弟子规》更是从衣食住行到修身习品致学各个方面作了规范和要求。

春秋曾子杀猪教妻儿做人要真诚,言而有信;战国孟母三迁只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断织教子学习不能中断;晋国陶侃之母借纺织教儿珍惜光阴;宋代欧阳修之母人穷志不穷,以荻画沙地教子写字……这些教育故事流传至今。

那个时候,不管是皇室高官,还是布衣平民,对子女教育都非常重视。言行举止,内外兼修,不仅从小抓起,还一直到大,自始至终。只要父母健在,不管子女年龄多大,有无官职,都会管教。这是家教、家风。如果有哪家的孩子不太成器,或是做了有伤风雅的事,就是家门不幸,有辱祖先。

我们再看看国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日本,家长很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一个人睡,有独立的空间,自己管理。从上幼儿园开始,父母先教一遍,之后都是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衣物,自己背书包、水壶,自己撑伞,自己上下学。孩子从小加强锻炼,包括打赤脚走路,冬天赤膊跑步,以此锻炼意志耐力;还要和父母进厨房,学习厨艺。另外孩子从小要养成节俭、环保和团队意识。同时日本的小孩子进兴趣班,不是父母强迫,而是让孩子进来玩,然后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在日本,孩子上幼儿园,有的是需要进行考试的。如十个孩子进到一个房间,让五个孩子给另五个孩子倒水,水太倒满了的不要,不双手端的不要,接水后不说谢谢的不要;然后十个人一起抬一张大桌子,没有抬的不要,没有朝要求的同一方向的不要,不互相鼓励的不要。没被录取的家长就非常不好意思,回去更努力。这些素养需要从小就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我们再看德国的家长教育。德国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但德国没有学前教育,他们认为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因为破坏想象力。父母们很注意轻声与孩子交流,注重情感,培养情商、领导力、动手能力。同时德国特别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并早早开始(从不满周岁就开始);从生活细节抓起,如定时起床和睡觉,坚持锻炼,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见人要有礼貌等;从随时随地做起,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玩游戏时要遵守规则等,循序渐进。

四、中国的家长该如何做好“家长”和家庭教育

中国家长教育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处于一个高焦虑期。

二是家长没有学习意识,也没有现成的学习范例。现在家长都是从孩子走过来,结婚、生子,忙于工作,基本都不知道怎么做家长和培养孩子,也不会也无暇去主动学习国外或古代的育子方法,只是看到哪家的孩子表现好、成绩优秀,就心生羡慕,责怪自己的孩子不成气,没出息(当然,有一小部分家长有从小培养的意识并找一些渠道去学习)。不知是做一件事情最大的悲哀和无奈,做家长也是如此,年轻没意识,年长的时候有意识又已经晚了。可问题是,这些真的都怪做家长的吗?爱孩子,希望孩子好,愿意为孩子付出,可能是中国家长的本能和标配。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做啊!这才是产生焦虑的最大原因。

三是社会大环境的逼迫。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上物欲横流,价值观混乱,人们没有精神寄托,而寄情追名逐利、纵欲享乐、贪图眼前,造成一些家长和孩子迷乱同流,自然也谈不上做好家长和教育。另一方面随着物价日益上升,市场越来越商业化。消费、医疗、教育、住房、交通包括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人的生存成本也越来越高,逼迫年轻的家长们要拼命去工作、去挣钱,有的为了还贷还同时打几份工,不曾停歇,回家累得只剩下躯壳。压力山大,哪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

四是国家和政府对家长教育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没有统一要求家长担起责任。家长是零散的个体,是层次不一的人群,是为人父母不久、还沉浸在喜悦和宠爱孩子的情感中还没走出来、面对孩子产生的各种问题不知怎么办的年轻群体,而国家和政府是行政部门,可能一直重视的是学校和学生教育,却忽视了家庭和家长教育,没有真正为家长教育进行规划和要求。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启蒙期,恰恰是学校教育的根基啊。“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政府缺乏引导、规划、投入、组织和监管,是家长不知怎么做“家长”从而产生焦虑的原因。

那如何让家长做好“家长”,教育好孩子,成为与学校衔接、与社会接轨的重要角色呢?

事关教育和国家未来,比起摩天大楼、海上明珠、经济数字都要重要得多,值得倾国之力,立教育之强国。

(二)要逐步改变社会大环境对家长教育的影响。

②荡涤社会不良风气。从治吏开始,大力打击贪腐、渎职、弄权和不公,然后治理社会各种歪风邪气、坑蒙拐骗、色黄赌毒,崇尚勤俭、亲和、友爱、敬业、拚搏、创新的风气,给家长一个风清气朗、正气满满的社会。

综上所述,家长教育非常重要和紧迫,但家长的“家长”意识和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处于断层期,极其缺乏,所以对家长的教育迫在眉睫。国家、社会都要重视起来,真正把家长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汲取古代教育精华,学习国外先进教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家长教育体系,并为家长教育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和,社会和学校也要担起相应职能。同时,家长自身也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担起家长教育责任,积极学习家长教育知识,提升家长教育水平,着眼未来,科学施教,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才能真正结合起来,孩子的教育才能完整,中国的教育才能走向明天。

河南商丘问题孩子教育学校(哪里有素质教育学校)(图2)

河南商丘问题孩子教育学校

相信各位父母,对教育孩子也有深刻的理解,以上就是小编为各位介绍的“哪里有素质教育学校”的文章!,问题孩子教育学校自成立以来,得到了无数家长的信赖和社会各界的拥护,面向全国招收10-18周岁有叛逆出走、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早恋、打架斗殴、暴力倾向、奢侈消费等等不良思想行为的问题青少年。想要了解更多“哪里有素质教育学校”的信息,请各位父母致电我们,请拨打下方24小时咨询热线。


搜索标签: